秋天来了,肠套叠高发季也来了。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肠套叠,知道它是小儿常见病,但您是否了解,这个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孩子肠坏死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至今,急诊科主任张永超回忆起3年前抢救的那个肠套叠患儿,依然直呼“后怕”。
宝宝抽搐还呕吐,是脑炎来袭?
“2018年9月4日,下午5点多。”虽然过去3年了,但张永超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下午。
“是个8个月大的孩子,县里的120救护车送过来的,刚从救护车上下来,他就开始抽搐,我赶紧安排抢救。”张永超说,他一边指挥抢救,一边简单了解患儿情况。这个孩子2天前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但不拉肚子也不哭闹,当地医院按照肠胃炎治疗后效果不佳。半天前,患儿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出现抽搐。
鼻导管吸氧、静脉推注药物……紧急抢救了2分钟后,抢救床上的那个小宝宝,终于停止了抽搐。
“发热、抽搐、呕吐,是脑炎吗?如果是,须立即完善脑脊液检查!但不排除其他原因导致呕吐……”张永超将这些线索和思路迅速捋了一遍,孩子症状严重,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明确诊断的突破口。
急诊医生的决定,救了孩子一命
就在此时,患儿再次呕吐。看着地上的黄绿色呕吐物,张永超决定,先安排患儿做腹部X光检查,从呕吐症状入手,寻找诊断突破口。
正是这个决定,救了孩子一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检查结果显示,患儿部分肠管扩张,考虑是肠梗阻。
“看到检查结果,我出了一身冷汗。”张永超说,他立即联系小儿外科主任杨军,并为患儿完善腹部彩超。最终,患儿被诊断为肠套叠,合并存在肠梗阻,由于发病时间较长,必须手术治疗。
很快,患儿被收入小儿外科病房, 准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前检查有了新发现,患儿存在低钠血症,是呕吐导致其电解质紊乱,引发抽搐。
晚上7点,患儿被推进手术室,医生为其切除了30厘米长的坏死肠管。术后,经过补钠、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儿恢复得很好,没有再发生呕吐和抽搐。
秋季肠套叠高发,最喜欢针对小宝宝
“发热、抽搐这些症状都指向脑炎,但幸好我们没有放过呕吐这个线索,及时明确了肠套叠的诊断。”张永超说,肠套叠引发肠坏死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休克甚至死亡,“3年过去了,想起那个小宝宝依然后怕”。
秋天是肠套叠高发季,2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中招。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便、 腹部有腊肠样包块,是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如果孩子出现这四大症状,家长要警惕宝宝会不会是肠套叠了。”张永超提醒,肠套叠发作时,这四大症状都有的其实并不多,有的还会合并出现不典型症状。就像这个患儿一样,并没有阵发性哭闹等表现,而是以发热、抽搐等症状为主。
“说这个病例,是想跟大家提个醒,宝宝如果有阵发性哭闹、血便、呕吐等其中任何一种症状,都应及时就医,排查肠套叠。”张永超说,肠套叠发病凶险与否,与救治是否及时关系密切。如果发病不超过48小时,大多可通过空气灌肠术等方式将套进去的肠子推出来,一旦发病超48小时,就可能危及宝宝生命,需要手术治疗。
(转自《洛阳晚报》 记者 曾宇凌 通讯员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