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挥挥小手,咱们跟叔叔阿姨再见。”准备出院的小默默在妈妈怀抱里不停挥舞着手臂,向医护人员告别,谁能想到几天前,这个可爱的孩子曾命悬一线。
小默默今年1岁8个月,家人带着他去公园玩耍时买了一根烤熟的甜玉米,顽皮的默默一边玩一边吃着玉米。突然,默默的家人发现孩子剧烈咳嗽、面部涨红,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症状,立即赶往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有疑似异物卡在右侧支气管,接诊医生建议尽快转往我院救治。
儿内科二病区主任代富力接到求救信息,立即为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经查体,结合CT影像学检查,确定了异物位置。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为孩子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下肺异物取出术。
麻醉科夏海燕主任接到通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备好抢救药物器械,麻醉科医师庞波波和护士薛一杰前往呼吸内镜中心参与异物取出。
随着麻醉药物缓缓进入体内,小默默安静入睡,代富力迅速找到异物所在部位,屏幕上的影像让在场人员惊出一身冷汗,一颗几乎完整的玉米粒把孩子右侧的支气管堵得密不透风!
代富力操作电子支气管镜靠近异物,护士李明手持异物钳,开始夹取。但由于玉米粒停留时间过长,软化膨胀,仁皮分离严重,如夹取不慎,碎裂的细小颗粒会随着呼吸进入细小的支气管,引起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气肿、肺部感染等风险。
看着孩子的呼吸越来越快,氧饱和度也出现下降趋势,如果不抓紧时间取出异物,小默默会有生命危险,代富力临时改变方案,从玉米粒边缘开始一点一点夹取。
堵住气管的玉米粒慢慢被夹出一个缺口,下方的痰液随着呼吸气流涌出,镜头突然变得模糊,护士郑艳眼疾手快,迅速打开吸引器吸取痰液,保证镜前清晰视野。李明操作钳口果断夹住剩下的玉米粒,代富力紧盯屏幕,缓慢拿出内镜,主气道、声门口……出来了!随着玉米粒的成功取出,大家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孩子的缺氧症状瞬间缓解。
医生有话说—— 孩子的支气管是异物最容易“落脚”的地方。这是因为幼儿的乳牙未完全萌出,咀嚼能力差,加上气管与食管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尚不成熟,喉保护性反射功能弱,在吃东西的时候一旦哭笑打闹或摔倒,很容易导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气道,造成气管异物。如果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声门、气管或者双侧主支气管均有异物,情况将更加危险,可能造成窒息死亡。
代富力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3岁以内的婴幼儿食用核桃仁、花生仁、瓜子等坚果,果冻、软糖对孩子来说也是危险品。
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家长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尽量把食物切成小块并煮透,教育孩子养成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说笑打闹的就餐习惯。
一旦孩子在进食时呛咳不止,应及时送往医院,让医生来排查、评估病情并给予救治;若呛入异物后出现面色发绀、窒息等危急情况,则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