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到来是每个家庭的大喜事,但是母乳喂养的宝妈却有着不同的烦恼,有些宝妈奶量少,天天被逼着喝“下奶汤”,相反,也有一些宝妈因为涨奶饱受痛苦,时不时堵奶,甚至引起了乳腺炎,母乳供需平衡变得可望不可即。5月20日是母乳喂养日,我院孕产群体保健科主任蔡素霞,带您了解母乳供需平衡。
什么是母乳供需平衡?如何判断?
母乳供需平衡是宝妈的乳汁分泌量刚刚够满足宝宝正常生长的需求量。
如何判断母乳供需平衡?蔡素霞表示,要考虑这四个方面:首先看宝宝排便情况,一般出生后一周,小便频率达到每天六次甚至六次以上,且颜色是清亮,大便由黄绿色逐渐变成黄色且形成规律;其次是宝宝吞咽声音,吸两下,“咕咚”咽一口,如果宝宝停止吞咽,就说明宝宝的需求量就达到了;再次是宝妈乳房柔软程度,喂奶之前乳房是很充盈的,喂完后乳房会变的柔软;最后是宝宝体重增长情况,除了出生前几天生理体重下降,每周增长三两到四两,满月时会增长一斤以上,三个月以后的体重可能会翻一倍。
母乳供需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是否按需哺乳。宝宝喂的过饱,就会对母乳需求降低,容易打破供需平衡。要控制宝宝奶量,吃饱之后不需要补喂也不要添加奶粉。
●是否纯母乳喂养。如果是奶粉加母乳的话,宝宝吮吸力度就没有那么大,对宝妈大脑刺激较少,产奶量也会相对比较少。
●哺乳期宝妈的饮食、睡眠、心情以及液体摄入量都直接影响母乳的产生。
●过度使用吸奶器。经常用吸奶器排空乳房,会刺激宝妈脑垂体发出产奶信号,导致奶量过多而打破平衡。
如何实现母乳供需平衡?
蔡素霞表示,喂完宝宝之后母乳仍然很多,可以用吸奶器或用手稍微挤出来一点,但不用挤空,让宝妈的大脑接收到“有存奶,不需要产奶”的信号,慢慢把奶量拉回平衡状态。也可用毛巾适当冷敷,如果经常出现涨奶,可少量服用含有麦芽或山楂的中成药来调节。
“多数宝妈担心奶不够吃,额外喂奶粉。这会让宝宝对母乳的需求量减少,吮吸和刺激的次数减少,宝妈的产奶量就会减少。”蔡素霞说,二十四小时内八到十二次的有效哺乳,每次吮吸的时间适当长一些,宝妈的产奶量就会逐渐增多。(转自:洛健融媒 见习记者 赵佳蓓 通讯员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