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妇女保健
接诊聋哑产妇,医护人员拿出“暖心妙招”
发布时间:2020-01-13    文章来源:《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曾宇凌 通讯员 刘冰    点击量:
 

  “谢谢!永远忘不了你们的贴心陪伴!”在我院产科一区,即将出院的聋哑产妇小刘,将一张亲手写的字条郑重地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在她身旁,同为聋哑人的爱人也急切地用手语一遍遍表达谢意。
  12月10日凌晨,睡梦中的小刘突然腹痛难忍,和爱人、婆婆匆匆赶到医院,没想到,对生产的担忧竟在这里变成了一场“暖心之旅”。

病房里上演“情景剧”
  “夫妻俩都是聋哑人,只能靠她婆婆来描述情况。”最先给小刘接诊的医生王漫丽说,小刘情况特殊,一开始让值班的医护人员倍感压力。
  经检查,小刘一切正常,腹痛是临盆前的正常宫缩,接下来是入院待产。按照规定,小刘需要签字确认一系列“告知书”“沟通书”等。如果是一般的产妇,医护人员会针对其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口头解释,那么对小刘该咋办呢?王漫丽首先想到的是“写”,一旦看到小刘面露疑惑,她就用笔写下解释,直到小刘点头示意。那一夜,王漫丽陪着小刘,用两个多小时和几页手写注释消除了她和家人心中的疑虑,而平时正常签字确认大概只需30分钟。
  “她特别聪明,我们简单一写,她就懂了。”几次接触下来,产科一区的医护人员发现小刘是个聪明活泼的产妇,大家的表达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简笔画、自创的“手语”等,他们还演起了“情景剧”——
  10日上午,小刘需要做产前彩超,王漫丽和同事来向小刘说明情况。她俩一人拍拍肚皮,另一人手握空拳放在眼前做“眼镜”状,然后把“眼镜”放在了对方的肚皮上轻轻绕圈。小刘心领神会,欢乐的气氛瞬间在病房里弥漫开来。
  进产房前需要记录胎动次数,小刘的婆婆无法转述清楚,医护人员又上场了。“孩子就像小兔子,动一下,数一下。”医生娄宁在纸上写下这行字给小刘看,轻轻抚摩她的肚皮后,忽而手舞足蹈,忽而“拳打脚踢”,接着做出数数的动作。小刘再次领悟,迅速配合!
产房里“纸笔助产”挺顺利

  10日18时15分,小刘进入产房。尽管小刘情况特殊,医生允许家属陪伴,可是随着阵痛加剧,她还是逐渐焦躁不安起来。助产士王晶晶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一次次帮她缓解紧张情绪。得知小刘选择无痛分娩后,值班麻醉医生庞波波提前将注意事项写在纸上,带进了产房。
  “无痛分娩需要注射麻醉剂,产妇的配合很重要。”庞波波说,小刘的情况,无疑让操作多了一分困难。“侧卧,弯腰勾头。”“后背穿刺会有点儿疼痛不适,不要动。”“无痛导管在后背用胶带固定,别来回蹭。”“有啥不舒服打手势。”……庞波波把注意事项一句句指给小刘看,并示范弯腰勾头的动作;助产士李凤玮、张宁则紧紧握住小刘的手,用手势和动作引导她正确配合,还微笑着安慰她。
  随着药物注入体内,小刘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看到助产士樊玉倩写下的“还疼不疼”,她摇摇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坚持住,马上就好了!”“加油,缓缓地用力!”“鼻子吸、嘴吐,深吸、慢吐!”……在此后的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借助于纸笔,教小刘摆正分娩体位、正确用力。
  23时15分,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小刘顺利产下健康宝宝。她连连用手语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
“无声的告别”令人动容
  小刘生产之后,医护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向小刘介绍产后护理常识和注意事项。“医生、护士们特别用心,病房里的其他产妇、家属都赞不绝口。”小刘的婆婆说,“原本以为聋哑人生孩子要作难,这么顺利真是没想到!”
  收下小刘表示感谢的字条,医护人员也递给小刘及其爱人一张清单,上面注明出院后婴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这场‘无声的告别’令人动容。”与小刘同一病房的一名产妇家属说,这些写在纸上的关爱和温情是医者仁心的最好体现。

 

 


版权所有: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豫ICP备10025229号-1
通衢院区:洛阳市洛龙区通衢路206号  文仲院区:洛阳市洛龙区文仲大道与洛宜路交叉口东南角  嘉豫门院区:嘉豫门大街10号院
急救热线:0379-63232120  咨询电话:0379-69981001、69981002、63258363  优质服务办公室:0379-65989881
“互联网+护理服务”咨询电话:18623750293  犬伤处置、各类疫苗接种设置在急诊科,咨询电话:0379-63271215、63271201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治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豫公网安备410311020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