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可能认为给医生发红包,就能让医生在各方面更细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缓解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对于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这种心理,我院医护人员面对不得不收的红包,在患者术后或出院前都要想办法退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了廉洁行医、服务患者的良好形象,谱写了一个个医患和谐的暖心故事。
场景1
刘女士的宝宝出生仅仅7天,就因发高烧于2月4日,农历大年初四的凌晨2点被紧急送到我院新生儿科三区的无陪护病房救治。值班医生石永际立即给宝宝做了全面检查,初步诊断为“感染性发热、新生儿败血症可能”。事发突然,宝爸宝妈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家属的心情,作为也刚刚成为一个父亲的石永际感同身受,他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对家属百般宽慰,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14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宝宝病愈出院,体重也从3.35公斤长到了4.12公斤。在患儿住院第4天,宝爸曾找到石永际,硬要塞给他一个2000元钱的现金红包,石永际推脱不掉,只好叫来黄水霞主任,共同把红包退还给了宝爸。家属感激地说:“孩子交给咱们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我们很放心!”
场景2
2月24日,我院产科二区主任宁飞燕急匆匆将一个红包交给护士长李波,交代了一个床号转身就走。原来是产妇家属张先生在走廊里硬塞给她一个1000元的现金红包,宁飞燕赶着去做手术,又拗不过家属,就把现金红包交给了护士长。护士长第一时间将这1000元现金缴纳到产妇的住院费中,并将缴费单交到家属手中,她说:“十分感谢你们对我们医疗护理工作的认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钱必须还给你们,已经都交到住院费里面了”。护士长的一番话,使产妇一家人更加感动。

场景3
春节期间,发红包意味着“送祝福”,但我院儿科三区医生高罡表示,患儿家属的红包坚决不能收。春节期间,患儿谢宝宝因“全身浮肿、少尿”入院,当时,患儿精神差、嗜睡、全身浮肿、尿量少,病情危重,家属一度非常担忧。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目前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家属为了感谢管床医生高罡的精心治疗与关爱,给他发去5000元的微信红包,高罡当即婉言谢绝,并表示:“作为医生,我们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为患者治疗,病人的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
场景4
2月21日上午,儿科一区主任王丽查房时,患儿家长赵某以咨询病情为由跟她加了微信,随后通过微信给她转账2000元。王丽主任看到转账信息当即表示拒绝,并将此事告诉了护士长赵喜娜,交代她与家属做好沟通。随后,在科室晨会上,王丽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我能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也懂得红包背后是他们的谢意和期待,他们是希望医护人员在治疗上多尽心。但医生的本职工作就是治病救人,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就是对咱工作最好的肯定和鼓励,我们要拒绝患儿家属的红包,也要照顾他们的心情,今后我们要常给患儿家属讲解医德医风规定,更要尽好治病救人的职责。”

场景5
2月24日清晨,产科一区护士站传来一阵争执声,一产妇家属拿着被红色塑料袋层层包裹着的现金,硬要塞到值班护士手中,并再三叮嘱:“用这个钱给莘艳医生、杨淑萍医生买些吃的。”争执不下,护士暂时收下红包,请示科主任王晓若后,将红包转交成产妇的住院押金,待她出院时,将缴费凭条交还给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