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我院新生儿科一区(NICU)护士长张宁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胎龄30 4周的早产宝宝进行了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该技术的成功实施为临床提供了另一种痛苦小、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的置管选择途径。
据了解,该患儿于4月20日从外院转至我院新生儿科一区,因为存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无法进食,仍需要静脉输注营养。新生儿科主任李丽在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时发现,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一个月前在外院置的PICC导管位置变浅,需要重新对患儿进行PICC置管,但患儿血管条件非常差,如果再进行置管不仅难度大,也会给宝宝带来新的痛苦。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张宁护士长决定为患儿实施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
张宁护士长说,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是以原导管作为支撑,放入置管鞘,由原穿刺点置入新的导管,对患儿创伤小,且安全性高。
经过与家长沟通,4月24日下午,张宁护士长带领团队完成了此次操作,从消毒铺巾到退管重置,再到修剪导管予以固定……所有动作一气呵成,耗时仅十分钟左右。新导管尖端处于患儿最佳位置,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非常成功。
“孩子那么小,每一次扎针都让我们心疼。”张宁护士长介绍说,PICC导管可用于输注营养及各类药物,降低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带来的疼痛,能有效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可以做到“全程治疗、一针到底”。
但是在导管留置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如儿童生长发育致导管尖端位置变浅,导管意外脱出、断裂,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就需要重新穿刺,置入新的导管。目前我院实施的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让患儿避免了反复穿刺置管带来的痛苦!
(宣传科 赵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