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责无旁贷,无偿献血刻不容缓。
近期我市临床用血紧张,市卫生健康委启动了“白衣天使献血月”活动。8月10日下午2时,随着市献血委员会办公室的流动献血车缓缓停靠在我院科教办公楼前,准时等候在此的白衣天使们有序登上献血车,填表、初筛、采血,以捐献热血的方式,为延续他人的生命送去希望和爱心。
“天天在手术台上,更能体会到血液对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献血也是换个方式去帮助他们。”第一个挽起衣袖献血的蔡少娟是手术部的一名副主任护师,看到旁边等候采血的年轻护士有些紧张,她微笑着轻声安慰:“乖,是第一次献血吧?放心,不疼。”
“我就在输血科工作,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确实比平时更紧张,不少血型临床供应不足,咱们医务人员更要带头献血。而且对于健康人来说,一年献血1~2次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高造血功能。”说这话的是输血科副主任技师王琰,专业程度满分。而且她还是A型rh(D)阴性稀有血型,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熊猫血”,作为“爱在洛阳稀有血型之家”公益组织的成员,她已经多次参加义务献血。
儿科一区的护士王晨晨上一次参加献血时因血管原因,扎了3、4针才采血成功,这回一看到通知又积极报名。采血时王晨晨的右臂又出现了血流不畅,她干脆地对采血护士说:“没事儿,都怪我血管条件不好,咱们换条胳膊再来。”
参加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有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来自行政、后勤等科室的工作人员,大家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践行着从医的誓言,完成献血之后,又匆匆投入到工作当中。
多年来,我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医者的初心使命。除了当天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员,医院还有不少“献血达人”因近期参加过无偿献血活动还未达到半年间隔时间而惜别了此次活动,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护理部副主任李红,从1998年起,她就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行列,坚持每年两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累计捐献血液近10000毫升。
自1996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献成分血近百次的眼科副主任医师雷洪涛,荣获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因已提前预约,8月11日,他来到西工区血站,献出了1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经常献血,可以刺激骨髓的造血系统,使造血系统处于活跃的状态,作为医生,能用自己的血液为患者服务,救人利己,再好不过了。”
“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体现了尊重生命、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更是对‘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践行。”从2006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的院党委书记闫新,献血量已超过5000毫升,他号召大家,要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职业精神,用殷殷热血传递生命希望,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宣传科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