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任江虹已经从医29年。年过五十的她,连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也不觉得累,科里的年轻人向她讨要秘诀,她想了想笑着说:“全身心投入,就感觉不到疲劳了。”
初中立志当医生,像父亲一样治病救人
任江虹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妇产科医生,母亲是护士。
“我小时候,经常有人半夜敲门,都是来叫父亲去做紧急手术的。”任江虹说,那时的她懵懵懂懂,光知道父亲去救人了,第二天父亲回家吃饭时,会提起救人的细节,“当时觉得父亲很伟大,能用自己会的技术救人,很崇拜他!”
任江虹回忆说,她经常看到父亲翻阅医书,做手术前,他会自己画手术图谱,把手术的每个步骤都画出来,反复演练后才胸有成竹地上手术台。
父亲的言行,深深影响着任江虹,上初中时她立下志愿,将来要当医生,像父亲一样治病救人。
待病人如亲人,她的“粉丝”越来越多
1992年,任江虹如愿穿上白大褂,成为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个信念照亮了任江虹的从医之路。
熟悉任江虹的人都说,任主任技术好,对患者更好,说话不紧不慢,工作忙而不乱。任江虹自己则说,能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是一种幸福,“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的过程,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任江虹的微信响了,是一名准妈妈发来的。3年前,怀孕5个月的她突然先兆流产,羊膜囊突出到宫口了,任江虹为她紧急实施了宫颈环扎手术,最终保胎成功。这次她怀老二又出现类似情况,任主任再次通过手术帮她保住了孩子。“我们已经成了朋友,她经常向我分享宝宝的最新情况。”
任江虹的微信好友一共有1225人,其中很多是像这位准妈妈这样慕名来找她看病的人。
治病救人是本能,没休过完整的春节假期
从医29年,任江虹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说起这些,她毫无怨言,“当医生,治病救人是习惯也是本能,有时晚上接到紧急抢救电话,不管自己当时在干什么,都会马上放下,以最快的速度赶去医院!”
有一天晚上10点多,任江虹在家附近散步,接到同事电话后,她来不及回家换衣服就往医院赶,“那是一个引产大出血的患者,失血量有2000多毫升,还好最终救过来了。”
任江虹的父亲今年83岁了,依然每周坐诊3次,经常看书学习。任江虹说,每当她救治过的孕产妇抱着孩子来看她时,每当疑难手术成功时,每当患者康复出院来跟她握手道别时,她心中总有个声音响起——“像父亲一样,在医生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转自《洛阳晚报》记者 曾宇凌 通讯员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