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我们接诊了一个胎龄26周早产儿,情况紧急,还有10分钟左右赶到NICU,请安排好抢救!”“设备已经准备好了,人员已经到位!”8月10日一大早,我院急诊科医生周小盘带着从嵩县一家医院转诊来的危重早产儿,紧急送往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由于产妇胎盘早剥,被迫做剖宫产,这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胎龄只有26周,体重1100克,出现呼吸困难,还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接到患儿后,NICU副主任医师田丹丹、护士赵笑珂立刻安排患儿“住”进高端暖箱,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支持呼吸,和科主任李丽一起制定精细诊疗方案: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静脉营养加强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治感染……患儿入院2天,各项生命体征已稳定。
不只是这名胎龄26周早产儿,目前,我院NICU共收治51名危重新生儿,有24名患儿需要呼吸机支持,其中32周以下早产儿就有18名。
“这些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发育不健全,抢救他们要过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关关都是鬼门关。”NICU护士长张宁说,为了确保“早到的天使”得到科学有效的救治,NICU护理人员分5组,在各病室严格精心护理着各种危重的宝宝,严格手卫生、监护生命体征、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喂奶、换尿布……大家忙而有序,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从出生胎龄24周的超早出生早产儿到体重仅55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我院NICU,救治这些“早到的天使”,早已是“家常便饭”。作为洛阳市新生儿救治中心,我院NICU承担着全市乃至周边地市转诊来的危重患儿,收治率始终保持在高位。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和高龄产妇的增多,胎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越来越多,我们救治工作也更加突出‘重’和‘急’两大特征。”李丽说,我院高度重视NICU医疗能力建设,近年来率先在全市开展新生儿经脐静脉置管术、经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MIST法应用PS、微创胸腔闭式引流、NO吸入技术、亚低温治疗技术、全自动同步换血术、NIPPV无创通气、袋鼠式护理等一系列技术的推广应用。
NICU对治疗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极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保障患儿安全,我院暂时取消了家属探视,改为贴心的电话沟通服务,确保家长对医院治疗放心。
“我们年平均收治危重患儿1000例左右,其中三分之一为外转病例,救治成功率接近98%。”李丽介绍,随着我院“三甲”创建进入关键期,NICU也将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影响力和服务范围。
(宣传科 李梦龙)